当前位置:中国广告人网站--->品牌营销栏目--->电子商务-->详细内容
IT规划-“管理信息化热点问题讨论”之一
作者:佚名 日期:2002-7-5 字体:[大] [中] [小]
-
----编者按:“管理+IT”究竟如何成功?业内外人士对此都很关注,尤其是来自企业的用户,他们有思考、有问题、有困惑。从本期开始,本刊与一直在“成功的管理信息化”领域开展专业研究与实践的企业资源管理研究中心(AMT)合作,就企业界共同关心的“管理+IT”热点问题,陆续展开讨论。也欢迎读者就自己感兴趣的热点进行点题,相信您关心的问题会成为我们下期关注的焦点。
----在本文中,您将了解到:
“IT规划”究竟指称什么?
为什么不能跳过“IT规划”?
如何开展IT规划?
面对复杂的企业情况,如何进行IT规划?
----“成功的管理信息化”,是个很大的话题。要把这个大的话题统一筹谋一下,对于企业的相关负责人来说,就是指“IT规划”。
----“IT规划”的“广义”与“狭义”
----广义的“IT规划”包含了“IS规划”与狭义的“IT规划”两个部分。细分来说,“IS规划”(Information System Strategic Planning, 简称ISSP)筹划的是:在理解企业的发展远景、业务规划的基础上,形成信息系统的远景、信息系统的组成架构、信息系统各部分的逻辑关系,以支撑企业业务规划(Business Strategic Planning,简称BSP)目标的达成。有时,我们看到一些业内外的探讨,关于ISSP和BSP的集成问题,其实说的就是这个层次间的衔接。而“IT规划”(Information Technology Strategic Planning),是承接IS战略之后,对信息系统各部分的支撑硬件、支撑软件、支撑技术等进行计划与安排,简而言之,是围绕“T”来展开。下文中除特别说明以外,“IT规划”都是取广义范围。
----其实信息化具体项目的实施是“最后为之”的事情,需要在以上的种种战略“有个说法”以后才进行。而现实中,很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恰恰是反其道而行之,从如何选择硬件、软件开始。
----“IT规划”的“客观”与“主观”
----进行IT规划是要解决两个问题,一个是客观问题,一个是主观问题。
----由于缺乏IT规划,很容易导致系统繁多、信息孤岛、维护费用高、收益低、风险高等等。正是有了IT规划,我们才能避免在信息化建设的时候“脚踩西瓜皮,溜到哪儿算哪”,从客观上防止以上严重后果的发生。
----而更重要的,是要解决一个主观问题:通过IT规划,来推动达成共识。
----我们都知道,“信息化其实和企业管理的其他问题一样,一个达成共识的、没有很多创新的方案,远远好于一个很多创新、但迟迟不能达成共识,也迟迟不能落实贯彻的方案”。我们参与过这样一个情景案例的讨论,题目就叫“谁在反对信息化?”其实这个题目很有普遍性,在不少企业都能看到,哪怕高层已经对信息化下了决心,但仍然会听到各种明处、暗处的反对声音,可能来自中层、来自各地分支机构、来自渠道伙伴等等。反对的情形可以是很多种:(1)谨慎论者,相信信息化建设高失败率的说法,主张谨慎从事;(2)时机论者,认为信息化从长远说要做,但目前业务发展时间紧,信息化底子差,时机不成熟;(3)怀疑论者,认为信息化解决不了企业的问题,反而劳民伤财;(4)其他,担心信息化将打破现有管理格局分配;担心由其他部门负责信息化工作来唱主旋律,不利于自己的业绩突出,等等。
----我们发现,这些声音在信息化建设的初期出现往往是很常见的,有它一定的存在合理性,而其中大多是由于沟通不足、认识不够、观念的问题还没有解决,对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、工作原则、关键成功因素、重点应用领域等等没有达成共识。
----事实上,板子不能只打在那些反对者身上。信息化建设涉及到的问题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,甚至可用“一团麻”来形容:战略是否明晰、流程是否理顺、组织架构的敏感、信息孤岛的当前情况、应用人员的态度/素质、技术选用的评价标准等等,如何把这些方方面面协调一致,这就是“IT规划”将发挥的作用。具体来说,就是按照IT规划方法论,逐步理清企业管理提升和信息化应用的总体方向,客观分析当前所处的位置,理智分析当前和未来之间的差距,然后制定策略、明确原则、给出路线,再明确各个信息化建设项目之间的时序关系和依赖关系,并落实每一个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里程碑。同时,自始至终贯穿的,有变革管理,有对同行业、不同行业的标杆的最佳实践(Best Practice)的学习和借鉴。这个过程,关键是一个不断采集意见、论证探讨的过程,主旋律就是:“沟通,沟通,再沟通。”
----在实践中,也有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IT规划在上述客观、主观两方面的作用。据英国经济情报社、IBM咨询和埃森哲咨询所作的一个联合调查表明,年收入在10亿美元以上的大公司当中,95%进行了IT规划;年收入在1~1.99亿美元的中型公司当中,91.3%进行了IT规划;年收入小于1亿美元的小公司当中,76.1%进行了IT规划。当然,对于国内企业来说的这个比例还需要不断提高。
----IT规划的“4-4-3阵型”
----具体地,我们把IT规划分为三个阶段:IT建设的远景与差距、IT选型与项目组织、IT具体项目的规划,每个阶段又分别分解为4、4、3个子阶段,如图所示,我们形象地称之为IT规划的“4-4-3阵型”。需要说明的一点是,我们在图中列示了“IT大选型”和“IT小选型”两种“选型”工作,前者是关于“哪一类的信息系统”,后者是关于“哪一家的信息系统”,我们在后续的“IT选型”话题中还会继续提到这个问题。
----如果“4-4-3阵型”是IT规划的一个动态进程的话,那么最后产出什么成果呢?相对于“动态进程”,我们把IT规划的直接工作产出称为IT规划的“静态成果”,其中包含了6份工作报告成果,分别为:
企业战略与流程现状分析报告;
IT现状能力评估报告;
IT需求分析报告;
IT架构设计和管理组织形式设计报告;
IT产品/服务选型报告;
IT具体项目规划报告。
----这样,我们就可以把IT规划的开展思路归纳为8个字:“方法驱动,结果导向”。意思是说,按照“动态进程”,科学地开展各项工作,朝向各工作报告,生成完备的成果,从而避免不应该的缺漏,推动相关工作的协同进行。
----“IT规划”的一个争论
----在很多的时候,企业的情况很复杂,“规划”已经超出了“规划者”的有限理性,也就是有人所说的“规划也规划不清楚”。这时应该怎么办呢?
----“规划”不等于“纸上谈兵”,也不等于“所有细节都明确了才开始行动”。国内一家知名企业集团,信息化建设水平一直走在前面,他们的经验是“整体稳健、局部创新”。具体说就是,一旦发现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任何一个新机会,就不轻易放过,选择在企业内部的一个适当的局部进行试点,如果试点成功,就着手在更大范围甚至全集团内推广。业内还流传一则笑话说,如果谁想购买IBM或者HP的小型机,恰恰这些硬件供应商暂时缺货的话,就可以到这家企业的仓库去拉,可见其IT更新换代、不断创新之频繁。对于这个企业来说,首先也存在整体规划,但同时把总体规划界定在比较宏观的层面,不去深入研究局部实现细节;在各局部试点建设时,才通过局部层面的“规划”关注更加具体的问题。一定意义上说,这个企业恰恰是一个“成功规划、有张有弛”的典范。他们认为“坐而论不如起而行”,因此不去一味地就“整体、全局”的系统规划进行纸上谈兵,而是通过控制信息化建设的范围与节奏,分解了规划中需要面临的问题,从而降低了规划的难度,这种思路是值得借鉴的。
----在进行IT规划的时候,将会面对很多的IT建设热点,给人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。可以说,IT规划是在各种热点与浪潮中间,找到一条适合企业自身的的道路。接下来,我们将关注ERP、CRM、知识管理等一系列热点并展开讨论。(作者联系方式:shian.kong@amteam.org; fred.meng@AMTeam.org)